{{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關於旗袍的起源眾說紛紜,一般有幾種說法,一種是因為清末民初女性意識逐漸高昇,隨著1919年的五四運動後加溫,在旗袍流行更之前的中國社會,漢人女性以上衫下裙或下褲為主要流行服飾,而男性則開始以長袍為日常穿著,因為女權意識漸漸萌芽,而當時前衛的女知識青年為了爭取男女平權,因而男袍女穿,在學校開始成為一股風潮,可以想像當時男生的袍子的樣子嗎?看過民初連續劇的你們,一定都知道是男生的長袍是直筒無腰身的,是的,當時的女學生一開始穿的就是如此的袍服!那大概就像現代女性把老公衣櫃裡的西裝拿來自己穿上街一樣的率性!那可是女性的一大解放,所以在當時旗袍是帶有青年革命意識的前衛穿著,如果當時家裡的爸媽看到自己女兒這樣穿,應該會追著女兒打,覺得不倫不類吧!
第二種說法是漢人傳統袍服改良演變而來,傳統漢人即有袍服,回想我們看以前的古裝劇,既使是清代,一般民間漢人還是多穿袍服,將先前的寬袖和寬身慢慢縮減後而成型。而也有一說是漢人女性在晚清所著之女性大襟杉漸漸拉長之變形,但初期在袍裝之下仍有著褲。回去問問你們家的阿嬤,台語怎麼說旗袍呢?是的,就叫「長衫」喔!意即「拉長的衫」,講廣東話的香港也是稱做「長衫」,所以多有華南地區移民至東南亞的華人也在方言中稱之為「長衫」,在英文字典中記載”Cheongsam”即為旗袍之意,也是來自廣東話的語音而成,所以可見得西方世界開始有「長衫」(旗袍)這個概念,是從華南亦或是香港傳播出去的。
第三種是晚清滿人袍服與馬甲結合為一後的改良,滿族女性一向都穿袍服,與漢人女性穿兩件式~上衫下裙或上衫下褲有所區別,故推敲是因為受到清末滿女影響而女性改穿袍服,但論細節變化其實有許多不同。
不論哪一種說法,都有眾多支持者,我聽過各樣不同研究和論述著作或演講支持著各派旗袍的「祖母」大有人在,我相信因為當時歷史背景因素,各種元素都相互交錯影響著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節錄於「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一書,馬于文老師著作。